製鞋王國的華麗轉身 臺灣製鞋業的永續新機(下)
發佈日期 2024.03.21
揪團打群架
臺灣智慧鞋機聯盟助鞋業轉型

製鞋業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產業,每一道製程工序均仰賴大量人工,而臺灣鞋業因為缺乏勞力優勢,導致專業人才出現嚴重斷層;加上面對全球快時尚崛起,快速反應市場變遷則為製鞋業者面臨第一大問題,自動化將驅使製鞋製程更具生產力與成本效益。

製鞋公會秘書長賴奇見回想2014年在中國大陸東莞辦理活動時,接獲臺灣製鞋業者表示臺灣鞋業在海外競爭都輸給韓國,因為韓國企業本身很團結,但臺灣業者長期50 年以來都各自打仗,所以在整體競爭力上遠遠被韓國甩到腦後,因此製鞋公會決定帶頭打群架,以提升臺灣鞋業國際競爭力。

由於製鞋業者不容易卸下心房合作,曾在豐泰企業擔任越南廠主管的賴奇見透過自身的製鞋產業背景,成為鞋機廠商和製鞋業者之間的翻譯機,花了1年的時間溝通,以「共室、共識、共利、讓利」8字的理念,號召成員籌組「臺灣智慧鞋機聯盟(Taiwan Intelligent Shoe Machine,TISM)」。拜臺灣發達的科技產業之賜,再加上工研院以及工業局等相關單位協助,建立「機連網管理平台」,成功發展智慧化產線,並模組化整廠輸出進軍國際市場。

製鞋公會理事長吳坤正也透露正因臺灣資通訊產業發達,製鞋業者若要朝自動化、智能化發展,需要這一方面的人才,帶動許多臺灣製鞋業者回流臺灣發展趨勢。

綠色轉型潮流興起
鞋業不容忽視課題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性的關注日益加深,製鞋公會理事長吳坤正提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是目前相當重要的課題,每個產業都無法忽視,尤其節能減碳是「E」環境保護其中的一環,更是企業一定要做的項目,否則不久的未來幾年內就可能面臨高關稅成本、接不到訂單以及無法融資的情形,他觀察到各行各業皆已開始著手進行,綠色轉型刻不容緩。

他進一步說明鞋業雖然不是高汙染產業,但也無法置身事外,因此製鞋公會時常邀請相關專家和單位辦理相關主題研討會和講座,輔導業者如何落實ESG、培養相關人才,以推動鞋業共同為全球節能減碳盡心力,企業更能永續經營。

缺工與通膨 製鞋產業未來挑戰

鞋類代工製造業務,仍須仰賴大量人工,尤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導致部分區域製造產能及生產效率受到影響。製鞋公會秘書長賴奇見指出,未來的世界裡人力會很缺乏,因為年輕人不想做傳統製造業,再來是傳統勞力工作有太多的人為疏失,且人為的傳承也沒有辦法傳承下去,所以要靠AI等科技避免人為的問題。在未來,生產鞋子可能不會採用傳統模式生產。

此外,製鞋業在疫情結束後有一波所謂的報復性消費,訂單榮景似乎回復到2019 年,但2022年初又遇到烏俄戰爭,引發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也促使全球通膨的居高不下,導致2022年下半年消費力道減弱。「整體回顧2023年,受到通膨、終端需求疲弱下,製鞋產業應該少掉40%至50%的訂單。」製鞋公會理事長吳坤正說。在歷經2023年的通膨影響,展望2024年,預估製鞋業長線的谷底已經過去,2024年可望迎來緩步復甦的一年。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