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政策轉變的前景與挑戰(下)
發佈日期 2024.04.10
另外,隨著AI技術愈發成熟,數位貿易和資訊安全未來將成為各國合作的新議題。為防止數據遭中國大陸或其他競爭國家竊用,《外交事務》建議,華府應和盟友協調一致的數位規範,並建立數位基礎設施的標準,採用可信賴的資訊供應商。美國亦可和歐盟提供融資,鼓勵發展中國家向西方供應商採購相關技術設備,藉此降低競爭對手的科技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經歷疫情間的藥物斷鏈後,各國已將醫藥產業視為關鍵供應鏈之一。為了降低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大陸的高端藥品依賴,《外交事務》建議,華府可和各國制定協議,同意在政府醫療保健計劃中優先使用彼此生產的藥物。如此,便可加強歐盟、印度、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醫療貿易和供應鏈韌性,同時也可減少盟友對北京的集體依賴。

透過將傳統貿易協定的重點,從市場准入條件重新聚焦在解決全球問題上,將有望進一步協助產業發展。然而,華府創新的貿易規則,最終能否成功獲得各國的支持?綜合上述而言,美國的新貿易政策主要是重塑全球貿易規範,並針對關鍵產業建立合作框架,也因此較少談及市場准入的條件。然而,實際上,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技術有限,短期內仍需透過實質貿易關係來維持國家經濟發展;所以相較於貿易規範,這些國家通常更希望美國開放國內市場。此時,倘若美國無法消除貿易壁壘,可能較難獲得印太盟友的支持。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日前引述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的報告,該研究主要調查東協國家民眾,在美中競爭下對美國或中國大陸的立場為何。結果顯示,有50.5%的受訪者選擇與中國結盟;49.5%的受訪者則傾向美國。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在東協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該研究的調查對象包含企業、政府部門和學者等,主要蒐集能影響東協各國政策制定的相關人士對美、中的態度。該調查顯示,在東協10國中,馬來西亞受訪者中對中國大陸的支持度高達75.1%,其次是印尼和寮國,分別為73.2%和70.6%。這些國家都從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強勁的貿易關係中受益匪淺。中國大陸長年和許多東協國家維持良好關係,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並在關鍵領域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此外,印尼新任總統當選人Prabowo Subianto也在勝選後會見了習近平,展現印尼和中國大陸的穩定經濟聯繫。

相反的,美國則獲得了菲律賓和越南的大力支持,分別為83.3%和79%,主要是兩國因南海主權問題和中國大陸關係日益惡化,從而轉向加強與美國鏈結。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也指出,有38.2%的受訪者表示在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和東南亞的互動程度有所下降。為此,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事務董事總經理Bonnie Glaser認為,東協對美國信任度的下降趨勢值得注意。她補充,東協國家對美國抱有很高的經貿互動期待,但由於拜登總統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缺乏市場准入條件,這可能和東協原本預期的經貿互動有所落差,從而導致東協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

總體而言,如今自由貿易的榮景已逐漸黯淡,取而代之的便是各國祭出巨額補貼的貿易保護主義。華府希望能在這波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中,重新制定關鍵產業的貿易規範與技術標準。然而,重塑全球貿易規則並非易事,在缺乏市場准入的誘因下,華府未來能否持獲得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仍值得各界觀察。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